??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们踏出校门步入社会,站在人生最重要的十字路口,看不清未来的方向,内心往往会迷茫。事实上,极高比例的毕业生在初入职场的过渡期会经历持续的焦虑感,这种普遍的情绪波动主要源于三重压力。
??首先,是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期望,例如“读书多年,必须找个好工作长面子”这类观念;其次,理想自我与现实境遇的落差带来冲击。求职受挫的现实打击,很容易滋生自我怀疑;再者,许多毕业生面对职场感到恐慌,很多人担忧“学校里所学知识无法直接用在工作中”,存在巨大的适应压力。
??要有效破解这种焦虑循环,关键在于认知调整。
??合理规划未来时,要多汇总自己拥有的能力。整个过程可以利用SWOT分析法来理性梳理现状,明确列出自身的优势、劣势(总出错的事情)、面临的机遇(未来行业趋势),以及潜在的威胁(是否有AI的冲击)。这种方法客观地分析了个人处境,对能力进行量化,能大幅降低在职业选择上的后悔概率。
??规划人生时,也可以试试排除法:思考自己未来想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或许很难,但知道你不想成为怎么样的人就简单得多了。我或许不知道我想要什么,但接触的事情越多,能越来越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
??除此之外,还可以多请教工作多年的前辈和朋友,寻求他们的想法和建议。刚刚走上社会的大学生们最缺乏的其实是工作经验,你一直苦恼的“死胡同”,他们或许也经历过,此时只需要他们的一句点拨,一条未曾发现的“隐藏道路”便豁然开朗。
??最后,消除焦虑与未知的最好办法是多多实习,积累工作经验。当我们陷入焦虑时,最关键的原因其实是我们并不了解某个领域。而当我们真实接触过工作内容,完成过任务的多个环节,和同事合作共同完成项目后,我们就此熟悉了每个步骤,对其中的优劣都有了亲身经历,曾经困扰自身的迷雾便会一点点消散。
??从毕业生到职场人的角色转变,本质上是一个能力逐步提升的过程。与其等待迷茫消散,不如在行动中校准方向。从熟悉本部门工作到主动承担一次跨部门协作,真正的成长发生在你从“被动执行”转向“主动创造”的瞬间。
??最后,送给刚刚走进职场的毕业生们一句话“夜晚越黑暗,星星就越明亮”。不要对自己失去信心,求职的困难只在一时,但更难的是知道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当你找到自己的人生答案时,那些曾让你焦虑的“未知”终将成为你职业能力的注脚,助力你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作者:唐义诚 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委员;王翔 北京中科普心理健康促进中心内容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