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301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桃子的“保鲜密码”被破解!科学家揭示桃果实慢溶质性状形成机制

来源:光明网    2025-07-01 18:48:04    阅读量:15923    
1_14 1_15 1_16

??你有没有想过,要是桃子能多 “硬气”几天,既不影响香甜口感,又能减少腐烂浪费该多好?最近,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就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他们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发表的研究,首次揭开了桃果实慢溶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就像发现了桃子的“保鲜密码”,为培育更好吃、更耐放的桃子带来了新依据。

??慢溶质桃是近年市场上的“新宠”。普通桃子成熟后很快变软,要是不及时采摘,就会像泄了气的皮球,口感变差还容易烂掉。而慢溶质桃就像拥有“超能力”,它的果实硬熟期很长,能在枝头多待上好些日子,最后还能正常软化,香甜多汁一点都不打折扣。这样一来,果农们不用再急急忙忙抢收,延长了采收时间;消费者也不用担心买到不新鲜的桃子,桃子的特有风味得以保留,因采收不及时造成的损耗也大大减少。

??为了搞清楚慢溶质桃的“保鲜秘密”,科学家们以慢溶质桃品种‘春瑞’为研究对象,展开了一场精彩的“破案”之旅。他们首先为‘春瑞’桃构建了染色体水平的高质量基因组,就像是给桃子绘制了一份详细的“生命地图”。接着,利用F1代遗传分离群体,把调控慢溶质性状的候选基因定位在四号染色体1.39 Mb的区间内,通过精细定位和基因表达分析,终于找到了关键基因——类受体蛋白激酶PpTHE1,并且发现它在慢溶质果实中表达水平更高。

??为了验证PpTHE1的作用,科学家们还在番茄和桃子身上做了有趣的实验。他们把PpTHE1基因转入番茄,还在桃子中进行瞬时基因表达实验,结果发现,PpTHE1就像一个“刹车员”,能够负向调控果实软化,让果实别那么快变软。

??那PpTHE1这个“刹车员”又是如何起作用的呢?科学家们继续深挖,发现插入该基因下游的LTR反转录转座子Gypsy能抑制其在果实中的表达。此外,科学家们还找到了和PpTHE1“合作”的小伙伴。以PpTHE1激酶结构域为诱饵筛选桃酵母文库,并通过多种实验验证,发现桃果实软化调控因子PpERF61和果胶裂解酶PpPL15都能与PpTHE1“手拉手”发生互作。

??研究团队进一步研究发现,PpTHE1不仅能抑制这两个互作蛋白的表达,还能减弱PpERF61对其下游靶基因的转录激活作用,就像一个“总指挥”,有条不紊地参与调控慢溶质桃果实的软化进程。

??据悉,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孟君仁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郑州果树研究所曾文芳研究员和华中农业大学徐娟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孙世航助理研究员和团队其他成员参与了本研究。该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神农种业实验室协同创新项目(SN02-2024-01)、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CAAS-ASTIP-2024-ZFRI)和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CARS-30)的资助。(宋雅娟)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