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封存于化石中的古老花粉,德国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与波恩大学组成的研究团队将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追溯至1.23亿年前,较此前认知提前200万年。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
研究团队在葡萄牙卢西塔尼亚盆地沿海沉积物中发现了花粉化石。研究人员通过对检测样本的分析,从4种微化石中识别出典型三沟结构,即花粉粒外壳上有三条小沟。研究人员表示,现存72%的被子植物仍保留此形态特征,成为鉴定该类群的关键依据。
为精确断代,研究团队利用相关同位素定年技术与生物地层学分析,对沉积层中的贻贝壳化石展开研究。分析结果不仅将被子植物起源时间提前200万年,还提供了迄今最精确、最可靠的双子叶被子植物首次出现的证据。研究还显示,卢西塔尼亚盆地的地理位置表明,原本认为被子植物的早期形态仅在热带地区进化,实际上在中纬度地区可能比以往认为的更为常见。
尽管取得上述突破,但被子植物的起源机制在科学界仍是未解之谜。该研究负责人、波恩大学教授尤利娅·格拉文迪克说:“自达尔文时代以来,发展究竟始于何时何地,依然是生物学上的一大谜团。”此外,板块运动和大规模气候变化对被子植物发展产生的具体影响仍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