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301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中关村论坛丨迈向“深蓝远海”,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装备取得关键突破

来源:光明网    2025-04-03 03:51:38    阅读量:7522    
1_14 1_15 1_16

我国的海岸线长、可利用海域面积广,在发展海上风电方面有着天然优势。在全球积极推进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海上风电发展速度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成果专场新闻发布会现场,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贺之渊介绍了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装备相关情况。

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贺之渊

为什么要研发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装备?贺之渊介绍,我国近海可开发风电区域逐步饱和,开发远海风电势在必行。然而当离岸送出距离超70km后,近海风电中采用的交流输电将无法适用。柔性直流是新一代输电技术,被誉为“深海电力高速公路”,也是目前国际主流的远海风电送出技术方案。因此,突破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送出关键技术与装备,不仅是解决我国远海风电规模化开发与高效送出,推进能源清洁转型和服务“双碳”目标的需要,更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

贺之渊介绍,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装备中首次采用了海风-柔直一体化构网控制技术,能够让原本波动的海上风电,像同步发电机一样快速响应电网需求。这项技术对未来高比例新能源接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有重要作用。

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装备的研发中实现了多个创新。国家电网“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与装备创新团队”提出了数千功率模块高电压大电流下的协同变换技术,换流容量达到3000MW,可以满足300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通过对换流装备设计的多次迭代优化,换流平台的体积和重量大幅下降,工程整体成本降低约15%。

为了满足远距离海运的需求,科研人员提出多层级抗振减振方法,并对波浪,洋流,海风等多种海况进行了模拟,在国际上首次通过了万海里级海运抗振等效测试。

为了满足海上平台特殊的运维需求,科研团队采用了远程监测和智能化检修技术,研发了系列专用检修工装,实现了海上换流站无人值守和便捷化运维,年度检修时间由常规的两周缩短至4天。

这一系列创新构建了百万千瓦级远海风电送出柔性直流技术体系,实现了从基础器件到装备整机的全面国产化,多项技术为国际首创,形成近100项发明专利。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